中国经济问题

俄罗斯黄皮书:经济结构问题致投资不足,制约

来源:中国经济问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29日 10:42:16
 

202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264万吨铁矿石等矿物原料。俄罗斯出口商品以自然资源为主,木材、机械和鱼类也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商品。机械产品是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其次是电子产品、塑料和纺织品。

投资不足制约俄罗斯经济增长

2021年1月至11月,俄罗斯的净资本外流为73.9亿美元,是2020年48.9亿美元的1.5倍。据俄罗斯中央银行估计,在此期间,俄罗斯当年新增全部利润的2/3(111.4亿美元)流出俄罗斯。中央银行报告指出,由于其他部门主要以直接投资的形式收购外国资产,私营部门金融交易的净余额增加了1.5倍。其中近一半由大型企业的运营提供,这些企业以直接投资塞浦路斯和其他管辖区离岸结构资本的形式提取资金。2021年,75%的俄罗斯人共投资616亿卢布购买外国股票。自2020年年初以来,俄罗斯累计对外投资总额为1.09万亿卢布,是之前两年(900亿卢布)的12倍多。

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实现自然资源完全自给自足的国家,拥有1.46亿人口的大市场,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经济的安全性和抗冲击方面,俄罗斯具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黄皮书指出,俄罗斯经济也存在一系列的内在问题,如经济垄断性强、外资进入门槛高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都严重制约着俄罗斯经济中的投资积极性。

黄皮书指出,2021年,俄罗斯“转向东方”政策特别强调与中印等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以及发展与亚太、拉美和非洲的关系。俄加强与更多非西方国家的合作,试图拓展外交空间,突破西方围堵,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体现和加强俄作为全球性大国的重要地位。

2021年,俄印关系“低开高走”,俄对印度加入美国主导的地区集团、迎合美国的“印太战略”不满,希望能够继续拉住印度。12月7日,普京两年来首次出访印度,双方的战略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两国领导人着重讨论了加强双边贸易和投资以及军售协议等问题,并签署了包括一项为期10年的防务技术合作协议在内的28项文件,确立了2025年将双边贸易额增加到300亿美元的目标,俄印签署的最大一笔军购合同也得到落实。

俄罗斯加强与更多非西方国家合作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月23日联合发布了《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22)》。黄皮书指出,2021年,俄罗斯加强与非西方国家合作,试图拓展外交空间,突破西方围堵。俄罗斯经济的主要问题仍是投资不足,大量资本流向海外。中俄贸易持续增长,中俄在能源领域也进行了良好合作。

黄皮书指出,长期来看,俄罗斯经济的主要问题首先仍然是投资不足。低积累率、低投资率和低投资增长率是制约俄罗斯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造成低积累率、低投资率的深层次原因是俄罗斯经济的结构问题,包括能源依赖、经济的垄断性和主要领域开放度低。这使得外资流入不足,与国际产业链的关联度薄弱,进而造成与全球制造业的技术前沿差距拉大。

即使在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问题上,中俄两国也进行了良好合作。俄罗斯多年来是中国能源产品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273亿美元的石油,约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额的15%。除石油外中国还从俄罗斯进口成品油,如汽油、柴油、煤油等石油炼化物。俄罗斯对中国的液化气出口占中国进口总量的8%。2022年2月,普京总统来华访问期间,在北京签署了中国进口1亿吨俄罗斯石油、为期10年,进口1万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为期30年的合同,并签订了建设经过蒙古国的天然气管道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开工)。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能源安全由此得到进一步保障。

中俄贸易额连创新高

俄罗斯企业家为何大量投资海外而非国内?黄皮书分析,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投资机会和获利机会不足。由于俄罗斯经济政策效率低下,投资者在国内无处投资,一切都被垄断。某些正在进行的投资,也只能由狭窄的圈子和最大的公司进行。正因为如此,新增盈利的资本化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国外完成的。体制条件、地缘政治条件、经济政策效率低下和缺乏前景导致投资者没有在国内进行长期投资的愿望。

近年来,金融合作也逐渐成为中俄合作重要领域。2020年超过一半的中俄贸易结算放弃使用美元,其中以欧元结算占了大部分,以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的比重也在增加。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可有效回避美国借助美元霸权对双方可能采取的各种制裁。